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查看: 33501|回复: 0

一文揭秘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风险与注意事项全知晓!

  [复制链接]

27

主题

0

回帖

828

积分

愈路帮帮

积分
828
发表于 2025-4-4 14: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是血细胞的“种子”,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都由它分化发育而来。除此之外,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复制能力,能够产生新的造血干细胞以自我补充,达到“生生不息”的效果。


通常我们所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先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残存的亚临床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对患者而言治疗过程基本就是“输液”和“输血”的过程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有哪些?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可分为两大类: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顾名思义,ASCT就是输注的造血干细胞来自自身;而Allo-SCT输注的造血干细胞来自他人。



输注的造血干细胞

来自哪里?



骨髓干细胞



骨髓中富含造血干细胞,通过多部位抽取骨髓可获得丰富的造血干细胞,相应的移植为骨髓移植。但抽取骨髓过程比较痛苦,需局部麻醉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正常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很少,不能满足移植所需,通过注射动员剂使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进入外周血,通过机器可采集富含造血干细胞的血液成分,用于移植,成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因其便捷性,目前已普遍采用。



脐血造血干细胞



新生儿脐带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利用新生儿脐带血也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因其所含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较少而限制其推广,既往主要应用于儿童。随着双份脐带血移植技术的成熟,脐带血移植亦可以用于成人。采集脐血对胎儿和母亲都没有影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适用于哪些情况?


部分恶性血液疾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及其他某些恶性肿瘤等。



143250ustkmm1mu5ssee1c.jpeg



部分非恶性血液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放射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

需要哪些过程?



第一步:预处理



预处理本质是在回输造血干细胞前,对患者进行的一个疗程的大剂量化疗和/或大剂量放疗。其目的和意义主要在于清除或抑制一些影响、阻碍造血干细胞定植的因素,为造血干细胞植活创造有利空间。



第二步: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量极少,不能满足移植需要,注射特定药物(动员剂G-CSF)之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快速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可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20~30倍,以满足移植需求,这个过程叫作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一般在连续用药4~6天后可以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第三步:造血干细胞回输



造血干细胞回输过程与输血过程相似,一般不会有特殊感觉,在干细胞回输前半小时,会提前使用药物来预防细胞保护剂二甲基亚砜的过敏,回输过程中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血氧等。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输注。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周期
  • 预处理一般5~10天,因疾病或方案不同而有所不同。


  • 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1~2天,根据移植方式、细胞计数、冻存体积而不同。


  • 造血干细胞输注后一般2~3周供者细胞植活,植活后患者病情稳定可出移植仓。


出仓后大多数患者仍需住院观察,待疾病稳定,移植副反应完全消除后出院,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一般大多数患者移植后1~2年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造血干细胞捐献

会不会影响健康?


很多人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不太了解,认为捐献出去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目前已经通过对全球已实施移植的供者的身体状况开展调查,尚未发现对身体健康有影响的案例


健康人骨髓总量约为3000g,移植时只需10g,相当于采集干细胞10毫升。在采集时,从一处静脉引出静脉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把需要的细胞提取出来用于移植,不需要的成分再送回供者体内。采集过程中,供者只需躺在床上约4个小时。由于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复制功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造血细胞数量


143251c6ga4xjsgjs4kj5k.jpeg



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01
预处理毒性

预处理可能导致口腔或消化道黏膜损伤,出现口腔溃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出现心脏毒性、肺损伤、肝静脉闭塞综合征、出血性膀胱炎等情况。这些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后均会改善



02
感染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医生会在受者血细胞减低时提前给受者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03
植入失败

免疫介导是它的主要机制,宿主残存的经输血诱导致敏的T细胞、NK细胞,HLA抗体(DSA)等均可排斥移植物的植入。骨髓微环境损伤、病毒感染、使用骨髓抑制药物等非免疫机制也可能导致植入失败。这种结果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发生率极低



04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指的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重建过程中,来源于供者的淋巴细胞攻击受者组织器官引起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最常累及皮肤、胃肠道和肝脏;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类似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口腔、肝脏、泪腺、指甲、胃肠道、阴道、肌肉关节等。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积极调整抗排异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等问题。



05
植入综合征

多发生在移植后4~22天,一般在中性粒细胞开始植入后的96小时内。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风暴有关,受者会出现发热、皮疹、腹泻及气促等临床表现。激素治疗对症处理可改善并缓解。



06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由于免疫抑制而发生的一组由良性淋巴组织增殖到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大多数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大多发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3月,可累及淋巴结及几乎所有的结外器官,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移植后需定期复查以早期发现。



07
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

多发生在移植后20~100天之间。预处理毒性、GVHD、感染、药物等因素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激活血小板,形成微血管血栓,造成微血管性溶血、脏器功能损伤。需密切观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出院后

应该多久做一次随访?


出院后随访主要评估有没有疾病复发、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脏器并发症等情况,除此之外,还要评估药物使用以及免疫功能重建的情况。


关于随访频率的问题,移植后早期随访频率会高一些,后期如病情稳定则随访间隔可延长。一般移植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随访1次,随后的2个月每2周1次,之后每月1次持续6~12个月,病情稳定则以后每年1~2次。但如果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或病情不稳定时,则需随时就诊



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有哪些注意事项?


1、注意预防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功能恢复需要1年左右,患者应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生各种感染的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清洁卫生,做好手卫生、口腔卫生和肛周清洁。居住环境保持整洁、通风。


2、血小板减少时需避免外伤、磕碰、剧烈活动和用力大便等,勿进食坚硬食物,勿剔牙,使用软牙刷。


3、按时服药,定期随访。自我监测体温、血压等,出现各种并发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4、心态良好,睡眠充足,适当活动。


5、忌烟酒,勿暴饮暴食,不食用腌制品、油炸品、辛辣生冷及变质食物,膳食均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愈路同行 ( 闽ICP备2025090997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3264号

GMT+8, 2025-4-28 19:41 , Processed in 0.06979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